在a股市场,养猪概念股一直备受关注投资者一旦踏上养猪股票周期的拐点,就能收获一轮猪周期的大牛市比如上个猪周期的大牛股,如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已经让投资人很高兴了不幸的是,在本轮猪周期的下行趋势中,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投资者预期猪周期将在今年一季度见底a股市场的猪股也从去年底开始了一波比较大幅度的反弹,个股最高涨幅甚至超过一倍!可是直到现在,猪周期仍未见底,生猪存栏也陷入调整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猪股反弹的内在逻辑
从去年年底开始,市场上很多投资者都预期本轮猪周期最早在去年四季度见底,最晚在今年一季度或二季度见底但股市肯定是提前反应了,所以从去年年底开始,养猪股就展开了强劲反弹当时市场判断猪周期即将触底的主要逻辑是:养猪上游原料豆粕等饲料价格持续上涨,而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养猪企业持续亏损这将导致养猪企业加快去库存,去库存越快,意味着养猪业的供求关系越来越由供过于求向供需平衡甚至供需平衡转变,带来猪肉价格由下而上的拐点
事实上,从去年的年报和今年的一季报来看,大部分养猪企业都是亏损的,部分养猪上市公司甚至一年内市值几乎缩水一半养猪企业面临着上游原材料上涨和下游价格下跌的双重压力,但越是这样,市场越是看好生猪股的后期走势,因为这将加快养猪企业产能的出清,股市往往会先于实体经济做出反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养猪类上市公司股价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反弹根据公募基金年报和季报显示,今年以来业绩领先的部分基金,均重仓养猪股,回避跟踪股
市场观察养猪行业重点关注两个指标,一是猪肉价格,二是能繁母猪淘汰情况这两个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猪概念股的股价表现上个月,猪肉价格连续四周上涨,但养猪企业继续亏损市场认为养猪企业去化延迟而非如预期加速,能繁母猪去化不如预期一旦养猪企业去化不彻底,供求关系就很难逆转到预期的供不应求所以,在长达一个季度的反弹后,养猪概念股出现了转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生猪行业还在去库存的过程中,但是去库存的程度不如预期甚至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猪企去库存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本轮猪周期真正触底,可能会延迟到今年三四季度甚至明年初
面对这种不确定性,猪概念股近期的调整就不难理解了但猪周期并未见底,与养猪业密切相关的畜牧,养鸡,养鸭等行业也难以见底,相关企业在二级市场的股价表现也难以好转
为什么猪的周期很难见底。
与上一轮猪周期的底部相比,目前的猪周期持续的时间要长得多,所以很多专业市场人士直言看不懂很复杂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上一个猪周期,农民养殖其实占了很大比重,养猪的门槛也不是特别高当猪肉价格上涨,养猪有利可图时,农民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产能一旦猪周期下行,猪无利可图甚至亏损时,养殖户就会迅速去产能,甚至杀掉能繁母猪当肉猪卖在这一轮猪周期中,由于上一轮猪周期的繁荣,大量养猪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为养猪行业带来了大量资本养猪行业一旦进入熊市,资本的抗风险能力就会强很多尤其是资本市场融资后,上市公司抵御养猪行业寒冬的能力大大增强,不会轻易认输大家都在等待猪周期底部的到来,甚至提前扩大产能而不是去
其次,在这个猪周期中,猪肉价格偶尔会上涨,甚至前段时间连续四周上涨因为肉价上涨,养猪企业利润增加,一些养殖户或企业从市场上收购仔猪,期望快速育肥,加快赚钱速度这就是所谓的二次增肥二次育肥的出现也延缓了养猪产业化的进程很明显,二次育肥增加了供给,但是在需求端,老百姓的消费水平并没有因为经济不景气而上升,所以二次育肥的最终结果就是增加供给,延缓去育肥
第三,在上一个猪周期,因为非洲猪瘟的存在,养殖户和企业养猪的积极性大幅下降,现有的供给也会因为非洲猪瘟而加快综合来看,非洲猪瘟将大大加速养猪业产能的彻底淘汰一旦供给明显低于需求,需求大于供给,生猪行业的上行拐点就会出现
第四,资本大量涌入养猪行业后,养殖的科技含量会显著提高,带来养猪规模的大幅增长,养殖户养猪的比例会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养猪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大大提高当一个产业的集中度大幅提高时,产业的马太效应就会越来越明显,这本身就会延缓产业周期的进程或者说,在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行业,周期本身会延长,因为规模大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强景气时期,龙头企业赚钱最快,产业低迷时期,龙头企业抗风险,磨合期最长
综上所述,本轮猪周期的磨底过程已经超出了市场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期,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猪行业迟早会迎来真正的行业底部,产能去化也一定会完成这个临界点在哪里周期有多长你不妨边走边看,观望一下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2月15日,汤臣倍健与美团买药在北京举办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长目标应能确保实现,2022年收入增长预计将
具体来看,一是简化业务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奥会相关区域内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
,据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银河紫,星光蓝,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数据颜究院发布《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白皮书显示,